江苏省在探索一体推进“三不”体制机制过程中,充分发挥警示教育连接“不敢”与“不想”的纽带作用,使党员干部受震撼、明底线、知敬畏。图为党员干部参观江苏省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。(江苏省纪委监委供图)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深化标本兼治,夯实治本基础,一体推进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,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。江苏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首提地,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,积极探索“三不”贯通融合的实现途径、有效载体、具体办法,努力建设廉洁江苏,为实现“强富美高”新江苏提供坚强纪律保障。
深刻把握一体推进“三不”的内涵要求
一体推进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,不仅是反腐败斗争基本方针,也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方略,是我们党把反腐败和监督工作融入管党治党全局、嵌入国家治理体系的战略设计,必须从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深刻把握其内涵要求。一体推进“三不”,根本是加强党的领导。要坚持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到一体推进“三不”的方方面面,健全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,压紧压实党委(党组)主体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,统筹整合各类党建资源,提高反腐败治理效能,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能力。一体推进“三不”,核心是打通内在联系。不敢、不能、不想,既各有侧重、又相辅相成,是一个相互融合、交互作用的有机整体,必须系统谋划设计,把握内在逻辑,因地制宜、同向发力,形成叠加效应,增强综合效能。一体推进“三不”,关键是完善体制机制。紧紧围绕管党治党关键环节,深入总结实践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,从组织领导、力量统筹、业务融合、政策策略、成效评价等方面,加快形成一体推进“三不”体制机制。一体推进“三不”,目标是提高治理能力。构建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、覆盖有效的监督体系,促进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,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总之,既要着眼当下,也要站位全局,一步一个脚印、扎扎实实做好一体推进“三不”各项工作。
强化不敢腐的震慑
志行万里者,不中道而辍足。正风肃纪反腐永远在路上,这是由党的性质、宗旨和初心使命决定的。“不敢”突出的是震慑、遏制。严厉惩治、形成震慑这一手,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软、不能丢,必须保持定力,坚持无禁区、全覆盖、零容忍,坚持重遏制、强高压、长震慑。这种震慑和遏制,具体说就是有腐就得反腐败,就得依纪依法办理,这不得有丝毫的含糊,为“不能”“不想”打下坚实基础。
以力度体现震慑。踩着不变的节奏,稳住高压态势、稳住惩治力度、稳住人民群众对正风反腐的预期。对腐败增量,发现一起查处一起,做到抓早抓小、动辄则咎;对腐败存量,运用“四种形态”提供的政策策略,坚决予以查处。今年上半年,江苏省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省检察院原常务副检察长严明、省国资委原主任周建强等一批典型案件,形成强烈震慑,持续释放一严到底、一刻不停歇的强烈信号。
以精准强化震慑。要紧盯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,重点监督、精准查办。要紧盯重点领域,加大对权力集中、资金密集、资源富集部门行业案件查处力度。要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和事,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正风反腐的实际成果。要坚持依纪依法,牢固树立法治意识、程序意识、证据意识,严格按照法定职责、权限、程序开展工作,拔“烂树”、治“病树”、正“歪树”、护“森林”,确保案件查办实现政治效果、纪法效果、社会效果的统一。既要坚持依纪依法,又要坚持实事求是,要对案件进行分析,是什么,即违纪违法定性;为什么,即违纪违法的动机;怎么样,即造成了什么社会危害性;怎么办,即该如何处理。要客观公正地办好每一个案件,经得起实践、人民和历史的检验。
扎牢不能腐的笼子
绳墨之起,为不直也。腐败行为的发生,往往与体制性障碍、机制性梗阻和制度性漏洞有关。“不能”强调的是制度、治理。纪委监委是政治机关,必须坚持监督办案与完善制度同步进行,及时研究政策制度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,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研究,推动政策制度健全完善,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,巩固“不敢”“不想”的成果。
以小数据形成大决策。数字反映的是工作,从数字看到问题出在哪里。要通过分析小数据,找准一个地方、行业的突出问题,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,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今年上半年,江苏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中,违规发放津补贴仍是最突出问题。对此,要从数据出发,找准监督主攻方向,深入研究,哪些是合理的,要加以规范;哪些是不合理的,要予以取消,要精准、规范,督促有关部门和地方完善制度。
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。要从具体人、具体事的小切口入手,解决一个问题、总结一类规律、治理一个领域。比如,群众对教育领域违规办学、校外培训、学生用餐质量等问题反映强烈,江苏深入开展专项治理,先后推出“名师空中课堂”“课后服务”“阳光食堂”三大惠民工程,取得良好效果。
以小案件揭示大道理。很多小案件具有典型意义,能反映出社风民风状况,折射出党风政风好坏。腐败不可怕,可怕的是它变成了一种习惯,人们对其习以为常、见怪不怪。我国是人情社会,正常礼尚往来,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。但一段时间以来,江苏有的地方收受礼金烟卡比较普遍,一些党员干部因借机敛财被查处。要针对这些小案件,紧密结合地方实际,制定实用性强的“小、特、精”制度,明确什么能办、什么不能办。
增强不想腐的自觉
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党员干部违法犯罪,有很多因素,但根子还是思想上出了问题。与腐败较量,一定程度上,就是与人性中恶的一面在较量,与人性对财、权、物、色、名的贪恋在较量,与理想滑坡、信念动摇、觉悟退化在较量。“不想”依靠的是思想、觉悟,就是通过内外兼修,促进人的全面发展,培养现代文明人格。要坚持教育、警示、激励并举,引导党员干部自觉修行、修心、修志,增强不想腐的自觉,实现“不敢”“不能”的升华。
以党性教育固本培元。坚持不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,引导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锤炼忠诚、公道、奉献、清廉的道德操守。深入发掘江苏“崇文重教、读书明礼”优秀传统文化资源,注重家风家教家训,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浸润廉洁之风。积极培养“安于工资生活、乐于家庭生活、勤于读书生活”的健康生活方式。认真开展“学恩来精神、守初心使命”专题教育活动,引领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至真至纯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。
以警示教育敬畏知止。警示教育是连接“不敢”与“不想”的重要纽带,发挥着查处一案、警示一片的治本作用。要突出重点施教,通过召开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、领导干部同上“警示课”等形式,让领导干部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。要分类精准施教,分行业分系统筛选“发生在身边”的典型案例、汇编“有行业标签”的警示教材、制作“能冲击心灵”的教育视频,增强警示教育针对性、实效性。要广泛普及施教,编写警示教育教材、编创清廉故事读本、建设廉政教育基地,以案释德、以案释纪、以案释法。
以严管厚爱激励担当。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。要在严管的同时,严格落实“三个区分开来”要求,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,把谈话与谈心结合起来,坚决防止问责泛化、简单化,注重对受处分人员的跟踪回访,注意为受诬告、诬陷的干部澄清正名,做到纪法约束有硬度、批评教育有力度、组织关怀有温度。江苏在从严管党治党实践中,建立“鼓励激励、容错纠错、能上能下”三项机制,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。(王常松 作者系江苏省委常委、省纪委书记、省监委代主任,本文刊登于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2020年7月30日理论周刊第6版)